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
一、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
1. 政府预算的三大职能:①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;②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;③控制政府部门支出
2. 政府预算的原则:①完整性原则;②统一性原则;③合法性原则;④公开性原则;⑤年度性原则
3. 政府预算分类:①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: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;②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为:增量(基数)预算和零基预算;③按预算运作时间长短分为: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;④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为: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;⑤按预算项目是否直接反映经济效益分为:投入预算、绩效预算和规划项目预算;⑥按预算管理层级分为: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。
二、我国政府预算职权的划分
4.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:审查、批准、改变或撤销
5.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:监督、审查和批准、撤销
6. 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:组织编制预算草案、组织总预算执行、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等
7.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:具体编制预算草案、具体组织总预算执行、具体编制调整方案
8. 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权:制定本部门预算具体执行办法、编制本部门预算草案等
9. 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:编制本单位预算、据算草案、接受政府财政、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。
三、我国政府的预算体系
10. 我国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:①公共财政预算;②政府性基金预算(以收定支、专款专用);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;④社会保障预算。
四、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
11. 建立部门预算制度:部门收入预算编制采用标准收入预算法;部门支出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。
12. 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:财政部决定从2011年1月1日起,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(不含教育经费)全部纳入预算管理。教育收费作为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的事业收入,纳入财政专户管理。
13. 预算执行制度: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。
五、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
14.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:①预算管理体制;②税收管理体制;③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
15.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,它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、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、方向和权限等。
16.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原则:①收益原则;②效率原则;③区域原则;④技术原则。
17.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,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:①集权原则;②效率原则;③恰当原则;④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。
18.根据国际经验,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,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。
19.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:①财政联邦制模式;②财政单一制模式。
20. 改革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:1994年起,取消包干制,实行了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。
六、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
21.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有:①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,调动两个积极性,促进财政收入的合理增长;②合理调节地区间财力分配;③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;④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
22.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:①按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事权,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;②根据财权事权统一的原则,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;③按统一比例确定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;④妥善处理原体制中央补助、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;⑤确定了新的预算编制和资金调度原则。
23.中央固定收入主要包括:关税、海关代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、消费税、中央企业所得税、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、铁道、各银行总行、保险总公司等部门集中缴纳的收入(包括营业税、所得税、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)、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等收入,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。
24.地方固定收入主要包括:营业税(不含各银行总行、铁道、各保险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)、地方企业所得税(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)、地方企业上缴利润、个人所得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、城市维护建设税(不含铁道、各银行总行、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)、)房产税、车船税、印花税、屠宰税、农牧业税、农业特产税、耕地占用税、契税、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。
七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
25.财政转移支付分类:均衡拨款、专项拨款
26.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:一般性转移支付、专项转移支付
27.一般性转移支付包括:均衡性转移支付、民族地区转移支付、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、调整工作转移支付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、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
28.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、医疗卫生、社会保障、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。